知识触手可及,知识遥不可及

网赚项目 2021-06-28

信息爆炸时代,学习似乎变得触手可及,却又遥不可及。 大多数人,每天都在盲目地汲取大量知识,被各大APP“喂养”信息,看似在学习,实则劳而无功。
如何学习。

人与人的差距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源的输入质量。
进入一个行业,先把时间花费在如何寻找优质的信息源,以及甄别TOP信息源的能力。

知识触手可及,知识遥不可及-偏门行业网

列举出行业内TOP的课程,书籍,然后每个看N遍,读一遍,记一遍,想一遍,做一遍,再复盘一遍。有了基础框架后,学会跟着动手,再学会探索,创新,突破。当你有了基础认知和逻辑框架后,再去加优质的社群,圈子,找到行业内TOP的人才,向他们请教。否则一来就向高手请教,不仅浪费你的时间,更浪费他们的时间。

带着问题去请教,学会问问题,是你学习的开始。很多人加我,第一句话就是怎么赚钱,怎么做流量怎么操盘项目,怎么生男不生女。
有了信息源,如何整理,如何吸收,如何构建属于你的知识帝国?

"最高效的学习方式,就是能清楚地构建出自己原有经验的知识体系框架。在每次学习新知识时,再对原有框架加以增补和修正。"
芒格说,最重要的事情是要牢牢记住一系列原理,什么复利原理、排列组合原理、决策树理论、误判心理学等等100多种模型,它们加在一起往往能够带来特别大的力量。
这也是多元化思维。
多元化思维是伟大的思维模型之一,但是对于学习的偏重点,需要自己衡量。学什么,不学什么。精通什么,略懂什么,这是一个你根据对自己“知识版图”的规划,和学习这些知识的“回报率”来分配自己时间,最大化“收益”的策略性问题。
如果你想把所有门科都学精通,这太难了,非常人所及。
很多时候,你需要学习一些经典学科的重要模型,而其它不太重要的东西,只需要“知道这是什么,可以用来干嘛,什么时候会用到它”就可以了。到了真的要用到的时候,再去针对性地找解决方案。
在限定时间内解决一个“既有挑战又能带给你成就感的”具体问题的过程中, “顺便”去学习某个知识,效果是最好的。
毕竟这个时代,需要什么信息,有时候在网上搜索,比在脑子里检索要更快,这是一个需要检索能力的时代。
这里提供一个学习的方法。
归纳总结是一个伟大的发明。
种一棵学习之树,可以用思维导图代替。
把你的信息来源,学习方法,学习途径,学习计划,当作树根。
把你想学的专业,知识,技能,当作树的枝干。
把你想学的学科具体内容和分类,当作树叶。
一些其它的的学科分类以及模型思维,就属于树上的益虫。
打个比方,我的树根是付费圈子,书籍,拜访大佬,同频交流,各大app关注的优质博主等,这是我的信息来源。
我的学习方法,处理信息能力等等,这是我的转化系统。
然后这些是树根,帮助我吸收,处理信息,以此滋润这棵大树。
我的树干,是项目,写作,营销,商业,历史,电商,投资,心理,自媒体,互联网,重要理论等等。
当然,怎么归纳总结是你们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区分的,可能有的会把电商,互联网归类为商业一块,但是这两块是我比较关注的,所以就拿出来单独开分类。
我的树叶,就是在树干的具体分类,比如营销包括服务营销,网络营销,品牌营销,体验营销,直销,分销等等。
网络营销又分为社群营销,短视频营销,分类营销,广告投放,微信营销,微博营销,音频引流,平台引流,技术引流,搜索营销等等
比如项目这个树干,我平时看到的各种互联网项目,我都会把它搜集起来,然后按照需求,流量,运营,变现作为基本拆解,并且对这个项目进行总结,比如有什么亮点,骚操作,利用的资源,思路,细节注意等等,作为一个思考总结,后面有什么能用到类似的项目,直接参考思路就行。
项目的结果不重要,中间的逻辑思路,思考方向和细节处理才是最重要的。
益虫,就是平时看到的各种优质信息和思维模型,比如复利原理,双目标清单系统,网络效应和临界规模,集中式,分布式,博弈论等等。
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用于做决策的工具箱。你拥有的工具箱越多,你就越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然后我要做的,就是对这棵大树进行扩展,修补,可能一开始你的树根,树枝,树叶,益虫等等都很少,但是经过平时的学习,积累,相信有一天它能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。
大家可以用思维导图按照上面的思路去扩展自己的知识之树,然后平时学到什么,都把它往这里去填补,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,更能培养框架性思维。
特别是适合平时碎片化阅读的人,因为这种方法可以把你的碎片化阅读,通过总结积累,变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,这才是对你真正有用的,否则只是碎片化阅读,你压根就不会深入学习,甚至看了就忘记了。
所以如何写文章?
按照出一本书一样,去构建每次写的文章,一举多得。
潜移默化提升了文章质量的标准。
模拟书的目录,提炼出你想输出的内容分类和框架,写文章就按照这个框架去写,不仅写的文章更有结构性,而且写的文章也更有方向性。
万一以后真有机会出书,这就是现成的素材,而且出书是打造ip的最有效途径之一。
学习之下,有一个总根基,注意力。
金钱小于时间小于注意力
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。
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退,争夺用户时长成为关键。
所以现在互联网巨头争夺的重点不再是用户数量,而是用户使用时间,也就是用户注意力。
这是一场巨头与我们的争夺战,而争夺的东西,是我们自己的注意力。
这属实有点讥讽。
而且很多人在这场战斗屡屡败下阵来,不信你在工作的时候把手机放在旁边,看看能坚持多久。
为什么微博热搜,知乎热榜,抖音热点,能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。
一是千百年来,老百姓都有看热闹的习性。
二是千百年来,老百姓都有随大流的人性。
三是千百年来,老百姓都有瞎操心的心理。

有一个词也可用来描述这种情形,羊群效应。
当然,这无可厚非,因为你总得了解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。
曾经我也是如此。
看到别人在热议某个娱乐话题,我也用喜欢点进去看。
看到别人在做某个项目,我又一头扎进去跟着做。
看到朋友在做某个项目,总想天天给他提这个那个的建议。
但其实很多时候,你并没有问对方需不需要,就去给别人瞎操心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轨迹,有些坑是需要自己去踩才才会知道。
所以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。
为什么注意力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。
因为这不仅是可以间接用来评估巨头市值,还能评估自己的价值。
注意力是做成事的前提,很多时候别人比你成功,不一定是他们更加聪明,而是他们比你更专注一点。
注意力像激光一样,可以穿透很多东西,可以带你穿过迷雾,穿过高墙。
注意力就像一个生命机器,可以创造出很多东西,你只需要把注意力投射到一件事情上面,一段时间之后,一个新的作品、一个新的产品、一个新的思想、一个新的生命便产生了。
注意力于是便具备了一种魔幻主义的色彩。
有些人就是因为太聪明才失败。
天天分析哪个项目,行业好,今天做了这个,明天看到有更好的项目,又去做别的,日复一日,这能做成事吗。
而往往很多"笨拙"的人,把时间花在一件事上,把注意力投射在一个项目上,死磕了很久,终于有一天,真的开花结果了。
所以注意力分散,很多时候是成功的天敌。
如何避免注意力涣散?
知行合一。
知行合一想做好,我觉得有一点很重要,自信,内心和大脑达到高度统一。
而自信的形成,一定是高认知的形成,当你积累了很多的经验,在看了很多的观点之后,形成了自己比较认同的观点,这时候你终于会变得敢说话,敢思考,敢质疑。
这个时候你的思维和认知框架,会比较坚固、比较稳定,因为它经历了整个思考过程,从直觉到偏见,到辩论,到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,一段时间,不会变化。
但是这个观点本身也是开放的,因为你自己就经历过自我辩论的过程,所以你并不排斥别人将来再改变你的观点,这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既有意见,看上去又很开放的人。
这个时候,你就会对世界有更好的认识,对信息有更好的过滤手段,更不会被杂念以及无用信息干扰本心。
这时候你的注意力,会直线上升。因为这个时候,你能很清楚得认识到,自己想要什么。并且对自己也愈发自信,这会让你的内心更加相信你大脑的想法,这时候会到达一个相对统一的阶段,也就是知行合一。
当然,这里的知行合一,只是思想和行动能达到较为高度的统一,与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相差甚远。
另外,注意力的修炼也是还有很多方法的,比如毛主席经常在闹市读书,比如冥想,让自己能长时间专注自身。
注意力如果扯远点,是心流的一种。
注意力甚至可以影响自己的身心情况,很多焦虑,心态不好的人,都有一个问题,注意力不好。
这会导致很容易被一些杂念侵蚀而无法自拔,因为你太容易被破防了,别人在你楼下一招呼,就屁颠跑下楼。
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,注意力如何为我们所用?
注意力所在之地,金钱必逐之。
其实很多时候,注意力是一门生意。
项目基于人性,商业基于交易。
注意力也是人性的具体表现,因为你满足了人性中的某一个需求,所以便能占据他的注意力。
比如做直播的时候,满足了用户追求节省的心理,靠着低价特卖吸引用户注意力。
引流时,也是利用用户感兴趣内容或者产品,靠着吸引用户注意力来置换流量。
所以我们在做生意,活动,流量时,要本着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核心战略出发,然后不断利用人性需求演算商业手段,不断侵占用户注意力,比如利用羊群效应,爆品打法,人海战术等,满足用户随大流,爱热闹的心理,从而吸引用户。
商业的本质之一,也是注意力。
人们总是喜欢跟着人群走,随着大流走,因为他们总觉得,如果跟人群不一样,那该多么异类,他们总喜欢把安全,寄托在与别人一样身上。
注意力是学习的底层供给,框架是学习的效率供给。
二者有机结合,才能破除学习的ROI长期为负的困扰。

偏门圈VIP高端社群入会须知!

相关推荐
关闭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